1781年,享譽全歐的大文豪歌德來到現今德國中部的圖林根旅行。在客棧歇息時與村民聊天,內容提到日前一位村民的孩子生了重病,在寒夜裡父親心急的揹著孩子進城裡找醫生看病,但沒想到卻在返家途中孩子便病逝了。當時的歌德正靠著旅行尋思靈感,聽聞此事後聯想起死神勾魂奪去幼兒性命的鄉野傳說,因此便動筆寫下了這首聞名於世、驚世駭俗的敘事詩「魔王」。
2013年8月29日
2013年8月28日
【小朋友的崔斯坦】
在德布西的鋼琴作品中,「兒童天地」可說是最特別的一組作品了。當年德布西將這組作品送給他最鍾愛的女兒秀秀,並在扉頁提詞寫道:「這些曲子均附上爸爸溫柔的註解,獻給寶貝可愛的秀秀」。由此可知,德布西多麼深愛她的女兒。但令人遺憾的是,秀秀在德布西過世之後兩年,也因罹患白喉而在16歲花樣年華的年紀早夭了。
2013年8月22日
2013年8月21日
【愛的樂章】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中的慢板樂章可說是馬勒最為樂迷所熟知的樂曲了,同時也是馬勒所有作品中被演出最為多次的作品。在這一首獻給妻子艾爾瑪的慢板樂章中,馬勒僅使用了弦樂與豎琴來創作,而弦樂所拉奏出的綿密細緻音色可說是讓樂曲聽來扣人心弦的關鍵。百年來不知多少指揮家為了這個樂章煞費苦心,欲將絕美音響傳唱千年。
2013年8月17日
【交響曲的訣竅】
小男生:莫札特先生,可以請教您寫作交響曲有什麼要領嗎?
莫札特:小朋友,你才十歲,寫交響曲還太早了吧?!怎麼不先從簡單一點的小曲子開始練習呢?
小男生:莫札特先生,可是您也是十歲就創作了交響曲啊,您都可以了,我怎麼不行呢?
莫札特:小朋友,可是我十歲的時候沒有請教過別人交響曲要怎麼寫啊!
【永遠的卡秋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謠。無論是電影或廣告配樂、甚至是學校的音樂課本裡,都可看到或聽到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而在這些經典民謠中,卻有一首曲子自小就我對它印象深刻。記得第一次聽到時。是小時候玩的任天堂紅白機裡的一款遊戲「熱血高校」。這是一款熱血躲避球的遊戲,我想若是年齡跟我差不多的男生又跟我一樣愛打電動的,應該都對這款遊戲有印象才是。遊戲中有一關是到俄國的紅場跟俄國人打躲避球,其實我對遊戲的內容與印象已不深刻了,真正深留我腦海裡的是它的背景音樂。
2013年8月16日
【頭髮的秘密】
1872年,「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遠渡大西洋來到美國演出。一如他橫掃歐陸樂壇的氣勢,小約翰.史特勞斯在美國的票房也同樣無往不利、有口皆碑。他巡迴美國東岸數十個城市開音樂會,而「藍色多瑙河」等優美的圓舞曲旋律在這些城市響起,十足為這新世界刮起了一股華爾滋旋風。
2013年8月15日
【貝多芬的頭像】
十九世紀末德國著名的音樂家雷格(M.Reger)主宰了當時德國音樂教育界的發展,在當時一片崇尚華格納極端浪漫主義的風潮中,雷格一反常態鑽研巴洛克時期德國的音樂風格,因此被認為是繼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等音樂家之後,最能代表德國嚴謹精神的作曲家。
2013年8月14日
【尚拉辛讚歌】
晚上,我們來聽聽合唱作品吧!
這首「尚拉辛讚歌」是佛瑞廿歲時的作品。尚拉辛是十七世紀著名的法國劇作家及文學家,而這首讚歌的歌詞即取材自尚拉辛所創作的頌歌,內容描述僧侶趁著月色向上帝禱告,而禱告聲穿破烏雲直達天際的景象。
2013年8月13日
2013年8月12日
【葛利格-小抒情曲 】
短短一分半鐘、廿三小節的小曲,卻是六十六首⟪抒情小品⟫中最令人難忘的清新小品。細緻綿密的三部織體讓人很難不與舒曼的音樂聯想在一起,樂曲開頭欲言又止的四個同音反覆吐露出來自北國的無盡相思,柔情似水的中間聲部更如同潮汐般起落,將思念送往一望無際的大海。曲末懸而未決的和聲如同疑問、又似嘆息,任憑音樂消逝,盡在無言。
【瀕臨狂想的幻想曲】
一般所熟悉的史克里亞賓總帶有濃厚的神祕主義色彩,無論是鋼琴或管弦樂作品都充滿的迷離奇幻的氣氛。然而這首創作於史克里亞賓早期的鋼琴作品,卻可明確的聽出為何史克里亞賓早期的作品被喻為「俄國的蕭邦」。若非於中年沉迷於宗教與神祕主義,筆者認為史克里亞賓與拉赫曼尼諾夫這對同學,誰能主宰當今俄國鋼琴曲目,或許還難有定論。
2013年8月9日
2013年8月5日
【生生不息的極限音樂】
若要論及極限主義音樂,我想「生生不息」應該是我對此類音樂最深刻的印象了吧!
同樣的一段旋律,極限主義的音樂家們總能從無限循環、不斷反覆中讓這些旋律在動靜間呈現出一種時間滯留、遁入空靈的永恆之美,更讓聽者有著收斂情緒、沈澱心情的效果。因此在70年代,極限主義音樂席捲歐美,成為了百家爭鳴的各種當代音樂中最為樂迷所青睞並接受的一種音樂。
2013年8月4日
2013年8月1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