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

【當天鵝遇上無賴】














  說到華格納與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之間的關係,那大概是音樂史上最傳奇的一則懷才知遇故事了。一切的轉捩點要從1864年開始,當年三月,年僅18歲的路德維希二世繼承了父親馬克希米利安二世的王位;這是當時日耳曼最富庶、民情也最安定的大國。縱使年紀輕輕毫無任何治國經驗,但在先人打下的雄厚基礎下,再加上路德維希二世獨特的個人魅力,使得這位性格古怪、甚至帶有一些孤僻的國王仍然受到民眾的愛戴。




呂岱衛|文

  而說到路德維希二世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童年,外表如同女性般柔弱優雅的他自小就生長在高天鵝堡裡,城堡中充滿了自中世紀以來便流傳於日耳曼地區的騎士傳說與浪漫故事。耳濡目染的路德維希總盼望著在他生命中也能遇到像天鵝騎士般英姿煥發的英雄人物,而浸淫在幻想中的路德維希更將天鵝視為一切浪漫事物的表徵,在他的居所無不妝點擺飾著各式形貌不同的天鵝。最後,他甚至依照著天鵝騎士故事的原型打造了世上絕無僅有的夢幻城堡-新天鵝堡,而這樣的舉措也讓他有了童話國王的稱號。只可惜耗時17年時間打造的城堡到路德維希二世過世前都未竣工,而路德維希自己也在城堡內入住不到半年時間便投湖身亡(死因究竟是暗殺或是自殺至今仍眾說紛紜),也為這座從未有正式主人的城堡留下了深長的嘆息。



  但話說回來,幸好路德維希死得早,否則這座城堡將依照他的遺願,隨著他壽終正寢後一起陪葬炸毀。他將新天鵝堡當做是實現個人幻想的偉業,只有他能獨享這座城堡的一切;若他不在了,城堡也該跟著他灰飛湮滅成為另一段神話。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這座城堡竟在他死後才竣工,而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巴伐利亞政府收歸國有而開放給全世界的民眾入內欣賞。看來真是老天有眼,才沒讓這自私的想望成真,也才讓後世的人們得以共享此建築史上最珍貴的遺產。



  路德維希傾全國物力讓他大興土木完成心目中嚮往的硬體設施,然而精神層面的騎士童話與浪漫思想卻非金錢物質所能成就。但此時上帝讓他遇到了華格納,一位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落魄作曲家。其實路德維希自15歲起就與華格納結緣,當時還是年輕王儲的他在高天鵝堡欣賞了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劇中那聖杯騎士乘著天鵝小舟出現在舞台上的景象撼動了小路德維希,讓路德維希完全臣服於華格納處理戲劇與音樂的方式。路德維希深信他終於遇到了跟他一樣懷抱著浪漫思想的藝術家,因此在極短時間內便讀遍了華格納所有的論述與著作,甚至當路德維希讀到了華格納自述之語「這世上可能找到讓我一展抱負的君主嗎?」之時,更立下心願,有朝一日要成為華格納口中那肩負復興日耳曼藝術榮光的天命君主。


  1864年五月,登基不到兩個月的路德維希二世在身邊大臣皆反對的政治氣氛下接見了這位在歐洲各國聲名狼藉的音樂騙徒兼革命份子華格納。當時的華格納雖已獲得德勒斯登對他的政治特赦,然而到處積欠債務的他仍需要一位大金主出面為他清償一屁股債,此時路德維希的出現簡直比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驚喜。轉瞬間華格納不僅鹹魚翻身,更搖身一變成為全歐洲最有權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音樂家。年輕國王不僅幫華格納清償了所有的債務,甚至還送了他一棟湖畔別墅。然而這段蜜月期不過維持一個多月,路德維希便發現了華格納奢侈且表裡不一的本性;而華格納也對因受王室資助而事事得聽從王室安排的生活感到不適應。因此,在經過一陣子磨合後,兩人總算找到最適合的相處方式,那就是國王同意讓華格納攜帶女伴一起入住別墅。因為路德維希深知在華格納的生命裡,沒有女人就沒有創作的動力。而這位女伴是誰呢?正是鋼琴之王李斯特的掌上明珠,同時也正是當時歐洲最具聲望的指揮大師-漢斯.馮.畢羅的結髮妻子,柯西瑪。



  就在1864年的夏天,柯西瑪帶著與畢羅所生的兩個女兒一起入住華格納的湖濱別墅,這等同於對外界宣告了與華格納的不倫之戀就此展開。而畢羅竟忍氣吞聲的獨自承受被妻子背叛的痛苦,事實上畢羅一直認為自己配不上恩師李斯特的掌上明珠,而在李斯特質疑他與柯西瑪交往之時,畢羅還曾對著李斯特起誓說「若哪一天柯西瑪認為自己所託非人之時,他一定會放她自由!」。或許就是這樣的心態,讓畢羅終能平心靜氣的接受柯西瑪選擇了他也同樣崇拜的華格納,畢羅甚至認為他有義務要幫助華格納完成他崇高的藝術使命。因此當他發現了妻子的背叛之後,還幫華格納與柯西瑪保守了這段不倫戀的秘密,以免醜聞外揚觸怒了皇室大金主。就在隔年,華格納與柯西瑪有了愛的結晶。4月10日那天孩子出世了,華格納興奮的將小寶寶命名為伊索德。因為那時正是華格納最重要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準備上演的關鍵時刻,所以那天也正是「崔斯坦與伊索德」首次彩排的大日子。而如火如荼準備彩排演出的指揮是誰呢?正是畢羅!

  好吧,傷心事說完了,再回頭看看路德維希與華格納的愛情,喔不,是友情故事吧!自路德維希接見華格納互訴情衷開始起,短短一年內,整個巴伐利亞政府總共資助了華格納整整50萬馬克的薪俸與創作費,而這還不包括以路德維希私人名義所買斷的「指環」著作權以及投注在拜魯特劇院與音樂節計畫上的費用。國王雖然慷慨,但卻也讓底下的大臣們分外眼紅,他們無不處心積慮時時刻刻想要逮住華格納的小辮子藉以參上一本。當然華格納也不是省油的燈,除了得常常安撫小國王的情緒外,還不時要堤防宮中大臣設下的心機與謀略。宮廷鬥爭的戲碼幾乎天天上演,而華格納與路德維希的情誼也備受考驗。在巴伐利亞王國總理大臣普佛登一連串的饞言與主導下,華格納終於在1865年底被趕出了巴伐利亞,回到了瑞士。


  雖然兩人親密關係不在,但路德維希與華格納卻還保持著最基本的友誼。19世紀中葉紛擾的歐洲政情也讓兩人時而親近、時而疏遠。1870年,華格納決心要在拜魯特興建歌劇院並上演他此生最偉大的巨作-全本「指環」四部曲(指環的前兩部「萊茵的黃金」與「女武神」在路德維希的霸王硬上弓之下,都已在慕尼黑進行過首演,這也讓華格納很不爽!),此舉讓一心想要在巴伐利亞首都慕尼黑上演全本指環劇作的路德維希十分不悅,因為華格納若要在拜魯特上演的話,想必又得耗費一大筆金錢資助興建劇院,而國王尊駕更得親赴這原本就沒沒無聞的小鎮只為欣賞華格納的樂劇。其實這正是華格納的目的,他就是要在這無名小鎮上演他的驚世劇作。因為這裡沒有任何著名風景、更無任何休閒度假的觀光價值,甚至距離當時德國兩大政治中心柏林與慕尼黑一樣的遙遠。因此來到此地,你只會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成為華格納的狂熱追隨者、汲允他的音樂、享受他賜與你最崇高的藝術饗宴。哪管你是王宮貴族、還是販夫走卒,要聽華格納,你就是得到拜魯特!

  全歐洲稍有一點腦袋的人們哪會不知道華格納心裡在想啥?因此除了他的一群死忠信徒外,其他人幾乎都冷眼旁觀看華格納如何大展抱負。路德維希當時因為都把錢花在興建新天鵝堡了,因此對於華格納要在拜魯特蓋劇院的理想顯得興趣缺缺。華格納此時將腦筋動到了日耳曼新崛起的政治明星俾斯麥身上,希望俾斯麥能說服德皇威廉一世資助他完成偉大的日耳曼藝術創作。但老謀深算的俾斯麥開出的條件十分簡單,「你要資助,當然可以,而且我可以給你無上限的預算;但唯一條件,就是全本指環的首演必須搬到柏林才行!等到柏林首演成功後,德國政府將會全力協助完成拜魯特劇院的興建以及日後音樂節的籌備贊助!」



  好一個華格納!在聽過俾斯麥的聲明後,華格納頭也不回的離開柏林!寧願放棄這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實現夢想的機會,華格納就是堅持他的拜魯特之夢!在這段日子裡,華格納一邊繼續努力完成「指環」的創作、另一方面則為尋找金主而勞碌奔波。他曾異想天開的成立了「華格納之友協會」(咦?!好像某前總統也有成立過類似協會)並發行「贊助券」。然而原本預計發行的一千張面額三百塔勒(一塔勒相當於三馬克)的贊助券,最後僅售出不到一半,而歐洲各界更是以看好戲的心態期待華格納的失敗。正當華格納心灰意冷準備對外宣告放棄拜魯特計畫之時,最後還是路德維希對他伸出了援手。路德維希說服了國會貸款了十萬塔勒予華格納,甚至路德維希自己還自掏腰包又替華格納在拜魯特蓋了一棟宅邸。這樣的雪中送炭讓華格納感激涕零,更讓路德維希成為了華格納口中不離不棄的「偉大仁者」。


  1876年8月13日,首屆拜魯特音樂節終於開幕。縱使未獲得在慕尼黑或柏林上演的機會,但德皇威廉一世與路德維希二世兩位昔日政敵皆到場共襄盛舉,而事實上路德維希早在拜魯特音樂節仍在彩排之時就已微服到場觀賞了。「指環」上演之時,整座歌劇院冠蓋雲集,華格納昔日的老情人與舊識也都同聚一堂上演了大和解。這些人,無論身分為何、或與華格納的關係如何,全都不再重要了。因為他們來到此地只為了藝術、為了華格納。然而,華格納心底自是明白的,今日能為他成就這一切的只有一人,那正是從小就幻想化身為天鵝騎士的路德維希啊。這兩人的情誼,真可說是浪漫主義思潮下,最浪漫動人的篇章了。



羅恩格林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