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三溫暖音樂會-2014溫德音樂會有感】


溫德的這場音樂會真讓我有洗三溫暖的感覺。




上半場的蕭邦音色著實漂亮,證明了溫德對於音色的駕馭確有獨到之處。尤其在音樂會前,溫德仔細的要求調音師在有限時間內重新為鋼琴整音,並且加強了弱音踏板在踩踏間的流暢感,讓中山堂的史坦威在溫德的巧手下散發出與以往不同的溫潤音色。

然而漂亮的音色卻並未讓蕭邦增色,相反地在溫德的詮釋中,似乎過度「保護」了蕭邦在音樂上的性格。同行友人的比喻十分巧妙,他說:「溫德的蕭邦好似在花叢間騎馬,既要小心翼翼避免踩踏花兒,又想要讓馬兒奔跑。」的確,溫德的蕭邦呈現出的就是如此進退維谷的兩難。這樣的詮釋在兩首夜曲中或許恰如其分,然而若放大至《音樂會快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皆採用這樣的格局來詮釋,就顯得捉襟見肘許多。溫德雖獲得四年前的蕭邦鋼琴大賽銀牌,但或許與師承有關,他的蕭邦呈現出一種在現今樂壇很少見的老派沙龍式的「巴黎蕭邦」,比賽時用這種方式詮釋的確四平八穩、中規中矩,然而在這張牙舞爪的現代音樂廳裡,這樣的蕭邦演奏似乎吃虧許多,而在講求面面俱到的規範下,有時甚至矯枉過正到讓音樂產生遲滯感,這都是在這次溫德的蕭邦曲目中稍嫌可惜的地方。

但好在溫德拿手的音色掌控在當今年輕一輩鋼琴家中數一數二,縱使蕭邦的詮釋略為保守,但在能夠欣賞如此細膩音色的誘因下,我仍認為上半場溫德的表現可圈可點。想想:光是在第十七號夜曲中再現部用長顫音表現的主題,溫德能如此高竿的用強弱音量交替呈現主題所表現出的光影色澤,便可體會國外媒體對於溫德獨特的黃金之聲所指究竟為何。君不見在四年前的蕭邦音樂節,十位鋼琴大師在蕭邦曲目中大顯神通,各自提出對蕭邦音樂的觀點,然而這些都是大師們累積數十寒暑的功力所參透的蕭邦精髓。而今天以溫德這位在琴齡不過十年即拿下蕭邦鋼琴大賽次獎、至今琴齡也不過十五年的天才型鋼琴家來說,對於蕭邦音樂的詮釋與見地能有如此造詣實屬不易,同時也讓我們對他的未來性充滿期待。

但這只是上半場的溫德,到了下半場曲目一換,溫德也隨之脫胎換骨。當然,開場的《梅菲斯特圓舞曲》略有瑕疵,但至少在氣勢上,溫德開展出了全然不同的格局。話說《梅菲斯特圓舞曲》的速度選擇似乎是造成了溫德在整首樂曲中左支右絀的主要原因,不但在樂曲中屢見落音,更有差點忘譜的險境出現。但這樣的不穩定幸好在第二首樂曲《佩托拉克十四行詩》中得到紓解,這首曲子是整場音樂會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首作品。溫德難得展現了他所這首樂曲所理解的深度與廣度,如此富有內涵的詮釋在當今青年鋼琴家中真的難得一見。在溫德的演奏下,李斯特這首《佩托拉克十四行詩》讓我聽到的不是李斯特所精心鋪陳設計的詩作場面,而就是一首詩、一首真真切切用音樂表達出來的詩。我想若有再次欣賞溫德演奏的機會,《佩托拉克十四行詩》絕對會是我的安可首選。

當然,眾人引頸企盼的《創世六日》其精采程度自不在話下,相信今晚有幸聆聽的聽眾都不會忘記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技表演,並且為鋼琴竟能幻化出那麼多變豐富的音色感到不可思議。溫德巧妙的在幾個慢板樂段讓音樂張力維持不懈,然而有趣的是到了蕭邦的變奏段落,那上半場的沙龍式蕭邦竟然又在這首李斯特作品中回魂了。這真的讓我在欣賞時哭笑不得,懷疑溫德是否喝了他了恩師哈拉雪維契調製的符籙水?只要一彈到蕭邦音樂必定會有「巴黎蕭邦」上身,非得如此詮釋不可。但不論如何,溫德確實是演奏超技難曲的能手,在這首可怖的難曲演奏完畢後,竟還有餘力能在安可曲演奏另一首超技名曲莫茲可夫斯基的《煙火》,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指上功夫的確過人。

撇開當年在蕭邦鋼琴大賽的滿城風雨,溫德的確有在眾多比賽能手中出頭的本事。假以時日,若他能在音樂詮釋中更顯深思熟慮,進一步拓展演奏曲目,相信他絕對會是未來十年內國際樂壇最可期待的青年鋼琴家之一。希望溫德能不負「奇蹟」(Wunder,在德文有「奇蹟」之意)之名,讓樂迷能永遠在他所施展的奇蹟下享受音樂、體悟完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