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Amour】

















  若非薩洛,我不會注意到這部片;也不會關心這部片最後到底得到奧斯卡獎了沒。但我卻感謝薩洛讓我看了這部片子,對人生的體悟又多了一層不同的體認。



呂岱衛|文

  片名就是如此簡單又深刻的單字「愛」,愛一個人、愛一件事都是愛,然而這部影片要呈現的愛卻非比尋常,那不是一種說得出口的膚淺、也不是天荒地老的愚昧,而是一個承諾、一個勇氣,即使面對生命消逝仍打死不退,直到崩潰。

  導演漢內克對於愛的闡釋深刻到每個人的內心。若所謂的愛指的是僅只是犧牲小我,例如電影1942裡女兒賣身以求老父有碗粥能喝,那或許是直觀容易理解的。但漢內克在影片中將每一件瑣事堆疊起來的,洗個碗、聽個音樂、甚至吃飯,如此稀鬆平常的生活瑣事,但到最後每一件事都成為了酷刑,折磨著妻子、同時也折磨著丈夫。老夫老妻結伴生活安享天年,原本該是多幸福的事。但當這些堆疊起來的幸福變成折磨,兒女的關懷形成衝突,旁人的協助成為壓力之時,丈夫就為了信守對妻子的承諾,不再將她送往醫院,這樣的愛需要多堅強?

  再者,當妻子耍脾氣不願進食喝水時,丈夫氣極甩了妻子一記耳光,你能說丈夫不愛妻子嗎?在影片最爆點的那幕鏡頭,或許可以解釋為丈夫精神崩潰的行為,然而這樣的行為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衝動才能行動?!這樣的愛又有多深刻?

  事實上不僅丈夫,妻子自己對於生命的消逝同樣消極悲觀,在影片中不止一次透露想了卻殘生的意圖。趁丈夫出外參加葬禮時想跳樓、要求丈夫別再將她送到醫院、聽唱片時聽到一半想關掉、看舊照片時說了此生足矣。這些對白與鏡頭再再表示妻子對生命消逝展開的抗議,無論積極消極,都不願讓這樣的苦痛凌駕自己、凌駕他人。

  而影片中兩次出現的鴿子代表的正是生命的慰藉。第一次,丈夫開窗放走了牠,因為房裡還有妻子得需照料。而第二次,丈夫千方百計想抓住鴿子,如同抓住生命;這時妻子已不在,他只能藉由撫摸這隻鴿子來感受生命的存在。只是這雙撫摸鴿子的手,正也是一邊撫摸妻子、一邊講故事給妻子聽的手,觸摸生命成為了人性最底層的精神渴求,沈重卻也真實。

  影片完結、靜待心情沈澱。沒想到情緒竟排山倒海而來,我不想再去討論為何愛慕會得這麼多獎,我只想回家看看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