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黑色巴哈】



呂岱衛|文


三天了,沃格勒的琴音仍不時在我腦海裡迴盪。不知那天一同欣賞音樂會的朋友們,哪一首曲子在你的腦海裡仍舊餘音繞樑呢?


在巴哈的無伴奏組曲中,只有第四首的薩拉邦德舞曲是以慢板定速。而薩拉邦德舞曲又剛好介於組曲的中間樂段,因此就有了「無伴奏組曲的靈魂」之說。




而在這場音樂會中,除了幾首平常就十分熟悉的樂曲外,在六首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舞曲也是我這次的聆聽重點。雖然沃格勒本人曾說他在卅六首樂曲中最愛的是第三號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舞曲,但在這場音樂會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薩拉邦德還是第五號。

事實上,巴哈第五號薩拉邦德舞曲可說是最不像巴哈作品的一首樂曲。許多愛樂者在乍聽下甚至還會有當代作品的錯覺,這主要是因為巴哈幾乎在每一個樂句中裂解了調性音的方向。而三拍子薩拉邦德舞曲中以第二拍作為重拍的獨特韻律,讓巴哈巧妙的將倚音安排在重拍上、調性音則落在第二拍的弱拍。如此作曲技巧看來稀鬆平常,但卻讓聽覺產生了莫名的違和感。也因此,這首薩拉邦德舞曲長久以來就被認為是第五號無伴奏組曲中黑暗性格的極端。所謂音樂的黑洞、無盡的深淵,意即在此。


如此大的音樂反差在巴哈的作品中並不常見,因此每都有各種版本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出現在我手上時,第一時間我幾乎都是先挑選這首曲子作為版本比較的重點。看似單純的樂句進行、簡單的節奏模式,卻埋藏著每位大提琴家都想參透的玄機與底蘊。


這次,沃格勒的詮釋深深打動了我,不論是音色或呼吸都透著一種空洞與虛無。整場音樂會卅六首樂曲聽下來,到了這第廿八首曲子更讓我有墜入地心的感覺,我想這世界上應該沒有比這更深沈絕望的旋律了。既已在絕情谷底,那就止跌回升吧,果然巴哈在之後的樂曲逐漸走出黑暗,到了最後的第六號組曲更是呈現天主降臨、舉世歡騰的狂喜。


而沃格勒的版本留在腦海裡,那幾乎不用抖音揉弦、單靠運弓見真章的詮釋,讓我心神嚮往。回到家後隨即想起了另一位以古樂演奏方式見長的大提琴家,那就是荷蘭的大提琴家畢爾斯瑪。他的運弓技巧可說是舉世無雙,少量的揉弦更讓人對大提琴的琴音有了完全不同的聽覺感受。今晚,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首獨特的第五號薩拉邦德舞曲吧!


讓罕見的黑色巴哈,伴你入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