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你到底是在演奏,還是在練琴?】



呂岱衛|文

常有很多學生問我,到底要如何練琴才算有效率?通常我的回答會因人而異,但在這些答案中,有個唯一不變的答案就是:練琴時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尾!



通常學生總會睜大眼睛,狐疑的望著我。這時我通常都會用我最喜愛的兩位鋼琴家作例子,告訴他們兩個小故事。

第一位鋼琴家是俄國鋼琴大師徹卡斯基。許多朋友也許對這位鋼琴家陌生,但如果我說他是廿世紀唯一一位可以在西方自由世界與霍洛維茲分庭抗禮的俄國鋼琴家,或許你對他的敬重會高出許多。事實上我認為他的拉赫曼尼諾夫詮釋甚至比霍洛維茲更為到位、精采。一言以蔽之,霍洛維茲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難;但徹卡斯基卻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精。此外,許多俄國音樂家的曲目到了徹卡斯基的手裡也總能激盪出許多與眾不同的驚喜與新鮮,例如他所演奏的《伊斯拉美》就被許多樂評家視為是史上最傑出的詮釋版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首曲子的錄音竟不是在錄音室完成,而是音樂會的現場實況。

徹卡斯基從小就是個天才,而十一歲那年移民美國後開的第一場音樂會讓拉赫曼尼諾夫驚為天人。對於挑選學生極為嚴厲的拉赫來說,徹卡斯基具有天份又肯努力,自然是理想學生的不二人選,而徹卡斯基對於能拜入拉赫曼尼諾夫門下也大感興奮。然而拉赫卻要徹卡斯基在與他學琴的兩年期間必須放棄所有公開演出的機會,並且徹底改正一些演奏的姿勢與不良習慣。這樣的要求可把徹卡斯基給嚇壞了,當場就拒絕了拉赫曼尼諾夫的提議並另請高明。

而這位另請的名師正是當時寇蒂斯音樂院的院長霍夫曼。霍夫曼與徹卡斯基一樣自小便是天才兒童,因此他非常清楚徹卡斯基早熟且叛逆的心理。當徹卡斯基來找他時,他告訴徹卡斯基:「你想要怎麼演奏都行,學習與演奏也可以同時進行。用你原本過生活的方式來我這學琴即可!」這樣的教條讓徹卡斯基心花怒放,當下就成了霍夫曼最得意的弟子。

當然,我並不是要告訴學生「你想怎麼演奏都行」。前面這個故事只是告訴你徹卡斯基的厲害與不羈,但卻沒提到他怎麼練琴。然而在討論他怎麼練琴之前,還是得先賣個關子,再說個徹卡斯基的怪癖吧。

徹卡斯基從來不收學生!即便是二戰時許多音樂家因戰爭的關係急遽減少了音樂會演出與收入,而不得不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以維持生活。徹卡斯基說不教就是不教!好吧,那或許等他年紀大了無法勝任演奏後,就會開始教學了吧。很抱歉,1991年,徹老已經82歲了,仍在卡內基音樂廳開音樂會,場外儘是大排長龍買不到票的樂迷。他,根本不需要教學生!

那不需要教學生到底又跟練琴有何關係呢?當然有,徹卡斯基不教學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時間教學。他的時間全都花在練琴上了!徹卡斯基的演奏曲目極其廣泛,除了當今世上鋼琴家所該具備的基本演出曲目外,他還演奏了許多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品。而據他所說,他練琴最大的樂趣就是永遠都在練習沒彈過的新曲目。

問題是,這些曲子到底是怎麼練的呢?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但能做到的人卻是極少。徹卡斯基總是將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和弦、每一組節奏解構再解構,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緩慢速度來琢磨每一個音,好像每根手指頭裡都藏有一個大腦似的,讓手指去熟悉、適應在鍵盤上的每一個位置。前一個音還沒理解透徹之前絕不碰下一個音,就這樣,憑著一音一音的連結,徹卡斯基極其耐心的建構了屬於他的音樂殿堂,無堅不摧。

可以想像這樣的練習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一分鐘的樂句,他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你可能會覺得疑惑:他不是天才嗎?怎麼會用這麼笨的方法練琴?但就是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才知道唯有這樣練琴,才是最可靠、最踏實的方法。這樣一整天練下來,你說他哪來的時間教學?

天才尚且如此,你我凡夫俗子又怎能投機?

再看看第二位鋼琴家的故事吧。這是大家都熟知的鋼琴怪傑顧爾德,我想有關他的種種事蹟與奇談,坊間已有許多介紹,我就不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練琴的吧!

有次,顧爾德決定錄製布拉姆斯的四首敘事曲。但在錄音計畫排定前,他竟然從未練過這些曲子,甚至連聽別人演奏都沒聽過。而從排定計畫到真正進錄音室錄音的這幾個星期時間,他平均每天只在鋼琴上練習一個小時。難道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所需要花的時間比一般人少?當然不是!事實上,沒練琴的時候,顧爾德不斷地研讀樂譜、不斷地思索作家家在樂譜上留下的音樂密碼。他仔細分析速度、樂句與結構,推敲和聲進行與節奏韻律。甚至到了錄音前兩天還刻意完全不彈鋼琴,進錄音室前也不做暖手熱身的練習。直到錄音師準備就緒,他才敲下第一個音符,而這正是在他心目中想像了好幾個星期的聲音,純粹無雜質。

一般人總以為鋼琴技巧中最難的是快速運指,但在快起來之前,必先經過「慢」的步驟,讓每個音紮紮實實的彈進耳朵、烙印在心裡,如此才有可能在實際演奏時收放自如。此外,我們也常認為如果手指長時間不觸碰琴鍵,那麼對於鋼琴一定會生疏。然而顧爾德卻認為,就算不彈琴,但如果大腦中一直持續的思考樂曲、分析想像音樂行進的脈絡,如此仍能達到練習的目的。相反的,若只是無意識反覆不斷的彈琴,非但無助於練習,反而會讓音樂失去新鮮感,手指運動也會因此麻痺而無意義。

以上這些例子只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練琴與演奏是不一樣的!雖然在台上演奏的功力需靠練琴才能精進表現,但這並不代表練習時得像演奏一樣「從頭彈到尾」。事實上,優秀的音樂家就跟運動員一樣,總能在一萬種練琴方式中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論是人們眼中的笨方法也好、土方法也好,只要靠著這些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來練習,總能精進演奏能力。

最後,我仍會請學生們檢視自己:每次的練習後,是否都達到的既定的目標了?還是渾渾噩噩食不知味?是否能清楚的掌握自身的練習狀況與進度?還是模稜兩可虛應故事?

切記:不論用哪種方法練琴,惟有對自己負責、問心無愧,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文末附上的是徹卡斯基在81歲那年所演奏的《藍色多瑙河》,想想他練琴的方式吧!


音樂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