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皇天不負苦心人!」,但如果上天真的辜負了苦心人,那我們該說這是命運的捉弄?還是老天爺的玩笑?這是發生在強納森.拉森身上的真實故事,而他正是百老匯音樂劇《吉屋出租》的催生者與靈魂。
相信大家都知道,《吉屋出租》的故事內容講的是一群在紐約街頭落魄藝術家的故事。這部音樂劇裡的主角不是英雄、更不是美女,而是一個個的社會邊緣人。他們過著波西米亞人般的生活,懷抱著心中的理想對抗資本主義與現實社會,在這些主角間上演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形成了這部搖滾音樂劇的主軸。
1989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拉森懷抱理想獨自在紐約發展。他與成千上萬個追夢者一樣想在百老匯一展長才,但卻總缺臨門一腳與慧眼伯樂。在某次聚會中,他聽到了友人想將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改編成現代版音樂劇的構想。這樣的創意激起了拉森的熱情,很快地他便與朋友一起投入了現代版《波西米亞人》的創作中。
為什麼拉森對這樣的題材有如此濃厚的興趣?那是因為他自己在紐約過的正是普契尼筆下這群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只不過普契尼描寫的是十九世紀的巴黎,而拉森卻是在更為冷酷無情的廿世紀紐約。拉森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住在破舊的倉庫裡,永遠修不好的門鈴與永無止境的房頂漏水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日子。寒冷冬夜最奢侈的享受是保有一個破舊火爐,因為大夥兒會將被退的稿件、刪改的畫作當做柴火燃燒藉以取暖。在外頭,拉森從不說自己是寫百老匯音樂劇的,因為那只會招來無情的訕笑。「什麼?你寫音樂劇?」、「行行好吧你,我沒看過哪個寫音樂劇的會住在倉庫裡!」
這樣的日子拉森熬了好幾年,直到89年拉森興起了創作現代版《波西米亞人》的構想,他彷彿看到了他人生中的光芒,他有強烈的直覺這是一部會讓他功成名就的經典之作。後來友人腸思枯竭,拉森鼓起勇氣希望友人能將這部劇作的構想全都由他自己一人完成。因為他並沒有任何資金能買下原本屬於友人的智慧財產,因此拉森只能向友人開空頭支票,保證未來「如果」這部音樂劇成功上演後,會再另外分紅給他。
後來拉森如願拿到的獨立製作權,他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不眠不休投注所有心力。在這部音樂劇裡有著關係錯綜複雜的八名主角;雖然名為搖滾音樂劇,但拉森卻為這部音樂劇前後寫了一百多首歌曲,音樂風格涵蓋了藍調、爵士、福音歌曲、饒舌、放克,當然還有搖滾。幾乎將美國近一世紀以來所有出現過的流行樂曲風都寫了一輪。再加上親自改寫的劇本與歌詞,幾乎全由拉森一人包辦。這在盛行雙頭制(一人譜曲、一人填詞,如理查羅傑斯與奧斯卡漢默斯坦的天王組合)的百老匯簡直是難以想像。
然而如此嘔心瀝血的作品在當時的百老匯卻依然得不到任何製作人的青睞。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部作品題材太具爭議性了!整部音樂劇的內容圍繞著毒品與愛滋病,男女關係更是全然的跨性別,這在九零年代的美國或許已是可公開討論的議題,然而在以娛樂取向為主的百老匯卻是一項冒險的嘗試。在商業利益掛帥、錙銖必較的百老匯,一部音樂劇從創作、製作到公演,可能得耗資百萬美金,而拉森這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帶著如此「危險」的作品想在百老匯闖出一片天,這是談何容易?
於是,閉門羹又再次成了拉森的家常便飯。就在全劇創作即將完成的95年,有天在戶外騎著自行車尋找靈感的拉森突然在紐約東村的一個待拆除的戲劇工作室看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上演場地。但這樣的場地說實話只比資源回收場稍微好些,若不經過一番整修根本不可能使用。於是拉森拿出了他生平最後一筆積蓄-那是他大學時留下未花光的獎學金,將這個破舊工作室徹底整修完成。這是個只能容納一百五十人的超小型戲劇工作室,比起百老匯動輒上千人的大型劇場,這個在「外百老匯」的小劇場,正是拉森夢想的起點。
經過兩個多月的排練,終於在1996年的一月廿五號晚上《吉屋出租》要上演了。所有參與演出的演員們無不期待興奮,甚至為確保演出萬無一失,還在當天上午進行了最後一次總彩排。然而一切的欣喜卻只停留在這個上午,因為正當演員進行彩排時,後台傳出了拉森因心絞痛而緊急送醫的消息。拉森回不來了!就在這個上午,強納生.拉森離開了人世,醫生診斷出的病因是因為過勞而產生的急性主動脈剝離。他看不到自己的音樂劇上演,就只差這幾個小時,七年的努力與一輩子的夢想就只差這幾小時....,這一年,他卅六歲!
台上的演員驚慌無助,沒有人知道晚上的首演是否還要繼續,唯一能做決定的只有拉森的父母,最後拉森雙親明白了解兒子的遺願下,決定了晚上的演出照舊。於是,當天晚上,演員們懷著哀痛的心情上演了《吉屋出租》,伴隨著台下一百五十名的觀眾,看著這一段又一段精采演出卻無人出聲鼓掌喝采。演出持續到最後一幕,當台上所有演員唱完了主題曲《Season of Love》之後,台下仍是一片靜默。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有名觀眾高聲說了一句:「強納生.拉森,我們謝謝你!」,此時台下才爆起響徹雲霄的熱烈掌聲。舞台上的演員們早已哭成一片、而台下的觀眾更是加油吶喊聲不斷。這是拉森夢寐以求的成功,然而他卻看不到了。
《吉屋出租》在外百老匯的成功震撼了「百老匯本鋪」,口碑與佳評更是迅速的在樂迷間傳開,當然拉森的意外身故也為這部音樂劇添上了傳奇色彩。就在各方排山倒海的要求下,這部音樂劇竟史無前例的在短短三個月內便決定在百老匯最知名的劇院內德蘭德劇院上演。首演日期更在劇組的強烈要求下,排定在1996年的四月廿九日。為什麼要選這一天演出?因為這一天正好是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首演一百週年的紀念日。拉森曾不只一次說過,沒有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人》,就沒有《吉屋出租》這部音樂劇。雖然以搖滾音樂作為素材,然而拉森卻在這部音樂劇中埋藏了《波西米亞人》的著名詠嘆調《當我走在大街》作為伏筆,成為了貫穿這部音樂劇劇情的重要引信。
就在同年度,《吉屋出租》獲得了一卡車的東尼獎各項獎項,甚至也獲得了象徵戲劇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此外,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吉屋出租》在百老匯內德蘭德劇院上演,一演就是十二年之久,共2571場的連續演出場次更成為了百老匯音樂劇史上最長壽的前十名音樂劇之一。縱使這一切拉森都看不到了,但他的故事卻永遠伴隨著《吉屋出租》這部音樂劇一同感動世人。
值得一提的是,《吉屋出租》當年首演時,拉森曾親自在節目單裡寫下一段話,他說:「在這個危機重重的年代裡,世界正在分崩離析。我們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向每天都面臨死亡威脅的人學習,學習伸出援手,讓彼此結合成一個群體,而非在這個世紀末將自身隱藏在生活中的恐懼之下。」。
這是多麼有遠見的一句話!在上個世紀末,拉森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謳歌人生的天鵝之歌,他告訴我們只要有愛,就能活在當下。而到了新世紀,亂世仍在持續著,我們又豈能不多愛自己、愛他人一些呢?拉森的《吉屋出租》,絕對值得所有心中有愛的朋友們欣賞。
主題曲《Season of 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