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為自己寫下的輓歌】



呂岱衛|文

喜愛音樂的朋友一定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當語言停止時,就是音樂開始時。」,這句話的確點出了音樂最深刻的意義,一切無法用文字形容、也無法說出口的情感,就用音樂代勞吧。古今多少音樂家藉音樂抒發己志,不論是生老病死,總能用音樂表達一切,而那種撼動人心的感動,往往比文字還更有力量。


2013年10月28日

【從英雄到巨人】



呂岱衛|文

1824年五月七號,距離貝多芬雙耳全聾已整整五年,將近十年沒在公開音樂會露面的他,即將帶著他構思六年的第九號交響曲進行首演。在這場音樂會中,貝多芬要求親自在舞台上擔任樂團監督。但由於雙耳早失去聽力,再加上演出前樂團僅排演兩次,因此當天晚上的指揮烏姆勞夫十分擔心貝多芬的臨場表現,甚至要求團員必須無視貝多芬的速度指示。然而當貝多芬站上舞台,那堅毅的神情與迫人的氣勢完全凌駕於樂團指揮。貝多芬不僅給予了樂團穩定的速度指示,甚至連比劃拍子給予樂手指示的手勢都比指揮明確精準。


2013年10月26日

【誰才是音樂之父?】



呂岱衛|文

日昨,發表了【平凡中的非凡】一文。文末的最後一句話「音樂之父,當之無愧!」,這其中的「音樂之父」,相信若是詢問所有在台灣受過義務教育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所謂「音樂之父」,指的正是巴洛克時期德國偉大的音樂家約翰.瑟巴斯倩.巴哈(J.S.Bach)無誤。然而不知諸位是否曾思考過,「音樂之父」一詞究竟從何而來?史上可有任何文獻或資料明確的指出巴哈即為「音樂之父」?而若是跟德國人或西方人提到「音樂之父」,他們能否意會到,我們所指的即是巴哈呢?


【平凡中的非凡】



呂岱衛|文

有次,廿歲的巴哈在街上與人打架,鬧到了衙門。法官花了好一陣子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原來是因為巴哈所屬的樂團當中的低音管樂手實在吹的太爛了,巴哈實在受不了找他理論,沒想到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了。此時法官訓誡了巴哈一頓,告訴他說:「人總要懂得如何與不完美相處!」。


2013年10月24日

【哀哉江文也】



呂岱衛|文

今天是台灣音樂家江文也在北京因腦中風而逝世的日子,算算時間已經整整卅年了。


2013年10月23日

【你到底是在演奏,還是在練琴?】



呂岱衛|文

常有很多學生問我,到底要如何練琴才算有效率?通常我的回答會因人而異,但在這些答案中,有個唯一不變的答案就是:練琴時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尾!


2013年10月21日

【看「貝多芬」彈貝多芬】



呂岱衛|文

今年六月,卡薩里斯因故無法順利完成演出,讓許多想看他大展身手的樂迷們扼腕;然而同樣以錄製貝多芬交響曲鋼琴版全集而威震樂壇的薛巴可夫,卻即將在明天晚上與國家音樂廳與樂迷們見面,並帶來貝多芬的第二號交響曲鋼琴版本。


2013年10月19日

【音樂衛生紙-波麗露】



呂岱衛|文


其實拉威爾是非常討厭這首曲子的!而對於這首樂曲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他也感到相當不解。他甚至還公開宣稱《波麗露》其實是是長達十七分鐘的音樂衛生紙。



【賦格到底有多難?】



呂岱衛|文


在樂曲創作的各種技法中,最艱難的應該是賦格曲。想像一下作曲家必須在律定且不可變的對位規範中幻化出無限樂思,其邏輯理則與靈感樂思交錯纏繞下所糾結出的心血結晶是多麼的珍貴。無怪乎最擅長運用賦格技法的巴哈讓後世多少音樂巨人俯首稱臣,尊稱他一聲音樂之父了。


那麼到底賦格有多難寫?或許讓貝多芬來告訴你最具有說服力!



2013年10月15日

【黑色巴哈】



呂岱衛|文


三天了,沃格勒的琴音仍不時在我腦海裡迴盪。不知那天一同欣賞音樂會的朋友們,哪一首曲子在你的腦海裡仍舊餘音繞樑呢?


在巴哈的無伴奏組曲中,只有第四首的薩拉邦德舞曲是以慢板定速。而薩拉邦德舞曲又剛好介於組曲的中間樂段,因此就有了「無伴奏組曲的靈魂」之說。



2013年10月14日

【我聽見天使在拉琴-沃格勒音樂會有感】


呂岱衛|文



這是一場捨不得說安可的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之前的宣傳廣告曾說,這是一場巴哈馬拉松,但你參加過這麼美、這麼捨不得結束的馬拉松嗎?



2013年10月11日

【當音樂廳裡只剩下你我...】



呂岱衛|文

鋼琴家塞爾金年輕時曾與小提琴家布許合作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雖然兩人的年紀相差一輪,而且當布許名滿天下時,塞爾金還只是個初從音樂院畢業的小伙子。但由於他們都喜愛巴哈與莫札特,因此兩人特別合組了二重奏,並常在音樂會中演出巴哈與莫札特的音樂。除此之外也灌錄了一系列的錄音。塞爾金後來甚至還娶了布許的女兒,從合作夥伴成為了翁婿,兩人的關係的確特別。不過布許為什麼會把女兒嫁給塞爾金呢?以下這段故事或許可供理解。


2013年10月10日

【濃情斯拉夫】



呂岱衛|文


世上許多經典名曲的首演總充滿不可預期的變數或意外。而若要推舉音樂史上首演失敗次數最多的音樂家,我想推柴可夫斯基應該是不二人選。



2013年10月7日

【是誰踹開現代音樂的大門?】



呂岱衛|文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舉世知名,許多音樂學者皆把當年《春之祭》的首演視為開啟現代樂派的敲門磚。而今年是《春之祭》首演一百週年紀念,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紀念音樂會,國內當然也不例外。要聽《春之祭》最完美的方式理應配合芭蕾舞劇一同欣賞,如此才能將史特拉汶斯基寓音樂於舞蹈的概念完整呈現。


2013年10月3日

【錯過這次,後悔一世!】



呂岱衛|文


有個問題,想問問各位朋友:


在台灣,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次機會能走進音樂廳欣賞一場古典音樂會?而這些古典音樂會中,有哪些有可能被記錄到國際樂壇歷史,值得你一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