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當法國麵包遇上越南河粉 - 鄧泰山德布西鋼琴專輯評介】




















就是遺珠才彌足珍貴




呂岱衛|文

  1980年蕭邦鋼琴大賽的得主鄧泰山,一直是西方古典樂壇的傳奇。他溫文儒雅的氣質與人生歷練長期以來就是樂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他的招牌曲目蕭邦鋼琴作品更被喻為廿世紀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錄音版本。他的琴音總是散發著迷人的色彩,尤其是獨特的觸鍵方式,更讓他的音色充滿了濃郁的情感,成為獨豎一格的「鄧式風格」。在大賽當時就有評論指出:「在鄧泰山的觸鍵之下,即使是最弱的一個音,在音樂廳裡每個角落聽到的感覺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除了蕭邦經典錄音之外,鄧泰山對於其他作曲家的錄音也相當廣泛,舉凡莫札特、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都曾發行過錄音專輯。只是鄧泰山的錄音一向都是唱片市場上的搶手貨,當年在奪得蕭邦鋼琴大賽後,國際大廠僅有DG公司為鄧泰山發行了一張慕尼黑音樂會的現場實況錄音,比起當年另一位明星波哥雷里奇,DG為他量身打造了數張經典錄音而言,實在是厚此薄彼。而就鄧泰山本人的說法指出,當年DG根本就不願意為他發行錄音,只因為他在大賽後隨即返回莫斯科繼續學業並努力累積自己的演奏實力,因此DG認為鄧泰山在西方樂壇沒有市場,所以全然放棄了為鄧泰山發行唱片的計畫。

  而當年DG的錯誤決策造就了今日鄧泰山的唱片錄音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盛況。由於後來鄧泰山的錄音幾乎都由日本JVC公司發行,僅在日本國內流通販售,國際版的錄音少之又少,所以每當唱片界放出鄧泰山錄音即將發行國際版的傳言時,總會在樂迷間造成一陣騷動。而這些鄧泰山所發行的「非蕭邦」作品錄音中,最值得關注的應該屬這張日本JVC公司於1990年所發行的德布西作品選輯了。



錄音壓片新技術

  而這張德布西選輯的唱片錄製採用的錄音技術來頭也不小,首先日本JVC公司採用先進的K2HD錄音技術,使母帶的原始音源可以幾乎不失真的完整重現,而唱片的壓制則使用高品質的HQCD製作,這種由聚碳酸脂材質製作的光碟片比起一般由樹脂製作的光碟片有著更好的讀寫性與透光性。也因此能大大提高音質的細膩度與臨場感。的確鄧泰山的這張錄音有著比一般錄音更好的聲音效果以及臨場感,同時由鄧泰山細膩的觸鍵以及音色變化,更能夠聽出德布西音樂作品中獨有的聲音色彩學,讓音樂呈現出最真實最原始的樣貌。



為什麼要聽鄧泰山?

  就鋼琴音樂的傳承而言,德布西的鋼琴作品最為接近蕭邦的創作手法與風格,而德布西同時也仿效蕭邦創作了廿四首前奏曲以及十二首練習曲,更有著世代傳承的濃厚意味。此外,蕭邦與德布西在鋼琴音樂技巧與創作上的偉大貢獻以及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法式風情,都成為了聆聽鄧泰山如何詮釋德布西作品的焦點。我想除非樂壇有所謂的國際德布西鋼琴大賽,否則由蕭邦鋼琴大賽的得主來詮釋德布西的鋼琴作品,絕對是值得一聽的!

  在這張專輯中,鄧泰山收錄了德布西前奏曲的第一冊與版畫組曲,這兩套作品的創作年代與背景並無直接的關聯。至於為什麼不收錄前奏曲第二冊或其他的組曲作品,我們不得而知,但光就第一冊前奏曲中細膩的句法、富感染力的音色以及豐富的音響效果展現,足可理解鄧泰山對於德布西的鋼琴音樂掌握之深了。



錄音評介

前奏曲第一冊

  在前奏曲第一冊的錄音中,鄧泰山充分展現了所謂的「鄧式風格」,他以柔軟的手腕與毫無瑕疵的運指支撐起長樂句,以精準的觸鍵及紮實的技巧靈活變化音色,最後再輔以高超的踏板技巧,讓整部12首前奏曲充滿變化萬千的氣象。也傳遞出不同於西方鋼琴家的獨特詮釋。


No.1《特耳菲的舞姬們》(Danseuses de Delphes)
速度是關鍵。

  樂曲一開始的速度就說明了鄧泰山對於這首曲子的觀點與態度。薩拉邦德舞曲風格的旋律在鄧泰山的詮釋下,卸下了緩慢遲滯的印象,反而以更輕巧活潑的節拍展現舞姬們在阿波羅神殿翩翩起舞的搖曳風采,而具有韻律感的節奏更增添了古樂今說的韻味。


No.2《帆》(Voiles)
踏板與指尖的遊戲。

  觸鍵輕靈是詮釋這首樂曲最重要的技巧,而在以弱音為主的整首樂曲中,鄧泰山用極精密的指尖觸鍵控制音色,在弱音中還帶有數種不同的音色變化。而踏板如同微風吹拂著指尖點綴的船帆,在樂段中的強音高潮與船帆嬉戲著,越吹越遠,消失在盡頭。


NO.3《原野之風》(Le vent dans la plaine)
跳躍吧!乘風跳躍吧!

  德布西有一百種描寫風的方式,鄧泰山也有一百種彈風的效果。這首樂曲中,跳躍不安定的風成為焦點。鄧泰山罕見地用乾淨冷冽的音色來演奏左手快速分解和弦,製造不安詭譎的氣氛,而右手隨之而來的下行和弦象徵著原野之風吹拂大地,萬物如沐之景象。請注意鄧泰山持續不斷的左手分解和弦到樂曲最後改變了觸鍵音色,從冷冽轉溫暖,迅捷轉弛緩。呈現出風勢漸緩的感覺,十分具有戲劇效果。


No.4《飄散在暮色中的聲音與馨香》(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
解構的圓舞曲。

  慵懶,是這首樂曲的特色。波特萊爾式的隱晦與消極,以及不時傳出的華爾茲韻律彷彿在嘲笑這一切虛幻不真實的感官饗宴。鄧泰山用幾乎崩解的速度詮釋這首解構的圓舞曲,每個和弦的張力撐到極限,挑戰著韻律延伸的極致。曲末,一切景象如海市蜃樓消逝在暮色之中。


NO.5《阿納卡普里山崗》(Les collines d’Anacapri)
充滿法式風情的拿坡里民謠。

  鄧泰山用道地的法式觸鍵「如珍珠般的」音色完美展現這首曲子的活潑與熱情。樂曲開頭的教堂鐘聲帶著純樸的風味,緊接而來的活潑旋律粒粒分明,而中段的拿坡里民謠更有著濃厚的法式優雅與浪漫。鄧泰山難得以熱情奔放的詮釋取代以往溫和含蓄的風格,最後的五個音更是乾淨俐落,暢快不已!


No.6《雪上足痕》(Des pas sur la neige)
搭載著變焦鏡的極限音樂。

  慢、沈重、舉步維艱...,對於這首曲子你還能想到什麼形容詞?但是鄧泰山的詮釋卻讓我們聽到了另一種面貌。如同第一首《特耳菲的舞姬們》,鄧泰山有別於其他鋼琴家的演奏速度,採用了稍微「前進」的感覺來詮釋這首曲子,或許不再這麼舉步維艱,但卻能清楚的聽到音樂的「景深」。每個樂句如同大光圈的變焦鏡般,讓旅人的步伐由遠而近,再由近拉遠。曲末,精細的錄音甚至連鄧泰山踩換踏板的聲音都錄了進去,小小的意外看出大師對於踏板要求之細膩。


No.7《西風之所見》(Ce qu’a vu le vent d’ouest)
憤怒鳥也想要的強大破壞力。

  如同颱風之於台灣,法國人對於西風也懷有無比的敬畏。群魔亂舞、風狂雨驟已無法形容鄧泰山彈奏此曲的爆發力,力度與音樂的張力更如同憤怒鳥的彈弓般繃到極限,似乎想在擊發後產生最大的破壞力。而踏板更如同火上加油般讓原本透明的音色趨近混濁,惟恐天下不亂之姿油然而生。


No.8《棕髮少女》(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有靈性、會發脾氣的小女孩。

  當少女不再溫柔,你會難過?還是心動?鄧泰山指尖的少女顛覆了以往樂迷們對這首曲子唯美抒情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輕巧靈動在花園嬉戲的少女,具有方向感的旋律線條牽動著少女的情緒起伏,而不加修飾的強音意味著少女的嬌瞋。誰說棕髮少女一定得乖乖坐在鋼琴旁彈琴?


No.9《中斷的小夜曲》(La sérénade interrompue)
莽撞的多情種子註定孤獨一生。

  在前奏曲中,這首曲子的敘事性極強。而鄧泰山用他的琴音帶我們進入了西班牙哥雅的畫作之中,不刻意用鋼琴去模仿吉他的效果,但右手吟唱的曲調卻道盡多情男的縷縷相思。戲劇性的中斷強音是德布西神來一筆的傑作,鄧泰山在這裡更添加了精采萬分的強弱對比,讓主角詼諧卻又悲情的矛盾性格表露無遺。


No.10《沉沒的教堂》(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極富動感的奧干農。

  在這組前奏曲作品中,鄧泰山最大的特色就是速度的掌控擺脫許多鋼琴家過於緩慢、沈悶的詮釋。這首前奏曲即是其中最好的例子,鄧泰山在一開始教堂緩緩浮上的奧干農樂段就以具有流動感的方式演奏,讓教堂的浮現除了有緩慢莊嚴的氣氛外,還帶有剛從海底浮出溼漉漉的「水感」,而中段恢宏大度的教堂景象鄧泰山用最厚實、最寬廣的音色對比呈現,彈奏出最豐富、最有層次感的美麗神話。


No.11《迫克之舞》(La danse de Puck)
藍色小精靈再現。

  鄧泰山詮釋的迫克除了節奏所賦與的滑稽古怪之外,似乎還多了一些深沈的情感。尤其在若隱若現的旋律片段,鄧泰山的音色表現如同歌唱般柔軟。而曲中帶有許多用節奏所製造的衝突感,鄧泰山皆能以精準的觸鍵以及迅速變換音色的技巧將這些矛盾衝突的對比發揮到最大張力。流暢感仍是筆者對這首樂曲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整首樂曲的方向隨著鄧泰山極具流暢度的演奏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目眩神迷之際,精靈又倏地出現在你眼前,充滿臨場感!


No.12《敏斯特列爾》(Minstrels)
笑果十足的雜耍藝人。

  傻裡傻氣、跌跌撞撞,是鋼琴家想要賦與這首曲子的最佳詮釋。只見樂曲中各種滑稽逗趣的節奏與和弦,由鄧泰山彈奏起來,極具笑果。而摻入少許爵士元素的觸鍵方式,更讓樂曲聽起來格外活潑生動。而中段的歌唱旋律,鄧泰山再度使用「鄧式風格」的抒情,讓滑稽丑角也能有深情款款的一面。德布西的美式幽默加上鄧泰山瀟灑的音色將整首樂曲襯托出完美的歡樂氣氛。



版畫

  這是德布西充分展現異國風情的一組作品。從遙遠的東方到鄰近的西班牙,德布西用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帶領聽者穿越時空,飛向夢想國度。而鄧泰山在這組作品也展現出對德布西作品驚人的詮釋力,除「鄧式風格」外,他還加入了有別於樂譜要求的音樂表現,讓整部作品三首曲子的風格有更個人化的詮釋。


No.1《塔》(Pagodes)

  東方人演奏這首描寫東方寺塔樂曲真是再合適也不過了。且看鄧泰山用富有東方禪的意境,以清新脫俗的音色敲出遠方傳來的鐘鈴聲,而左手拉出的旋律線條則描繪出如潑墨山水般濃淡不一的和聲。原本就擅長表現音樂層次的鄧泰山在樂曲中段各種交織穿梭的聲部間清楚的理出頭緒,讓鐘聲、鳥鳴、吟唱、風動、落葉,緩緩攤在眼前,絲毫不見紊亂無章。這樣的詮釋功力實在令人折服。


No.2《格拉納達的黃昏》(La soirée dans Grenade)

  一個從未到過西班牙的法國人,要如何描寫那屬於南國的熱情與奔放?沒關係,鄧泰山用他的音樂告訴你。鄧泰山用懸疑緊張的觸鍵鋪陳了樂曲一開始不安的氣氛,同時也預示了即將到來的熱情與浪漫。哈巴奈拉舞曲的熱情與浪漫好似西班牙女郎在你面前跳起佛朗明歌舞一般,熱力四射。這時蕭邦的溫暖音色已不管用,只見鄧泰山用盡一切方法,使出渾身解數將音色的亮度發揮到極限,取悅在鋼琴旁虛幻的西班牙女郎。時而激情、時而沉吟的曖昧氣氛在整首樂曲中持續出現,彷彿愛情的酸甜苦辣,點滴心頭。誰說只有西班牙人才懂愛情?德布西與鄧泰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No.3《雨中庭院》(Jardins sous la pluie)

  這可不是蕭邦的雨滴前奏曲,這是實實在在的午後雷雨,真真切切反映在鄧泰山「似珍珠般」的指尖顆粒之中。德布西以觸技曲(Toccatta)的筆法描寫驟雨滂沱的情景,考驗著演奏者精準無暇的觸鍵,而鄧泰山則在精準之餘,不忘德布西在曲中摻入的兩首童謠,戰戰兢兢於大珠小珠落玉盤之際,仍能氣定神閒勾勒出德布西心裡的那塊淨土。




好專輯,不買嗎?

  德布西的鋼琴作品,無論難易深淺,總是唱片銷售市場上的常勝軍。史上許多鋼琴大家也將錄製德布西鋼琴作品作為繼貝多芬、蕭邦後,另一項演藝生涯的里程碑。德布西代表的是現代鋼琴技巧的再進化,鋼琴音色與聲響的再開發。因此,若能在德布西的鋼琴作品錄音上取得成就,就代表著鋼琴家掌握了全面性的鋼琴技巧以及詮釋能力。日前巴佛傑的德布西鋼琴作品全集深受國際樂壇矚目即是最好例證,而鄧泰山這張近日才由日本JVC唱片公司重新以新技術壓制的德布西專輯,更被視為是鄧泰山繼詮釋蕭邦鋼琴作品後,另一項經典的錄音工程。

  眾人皆知德布西受東方音樂文化影響深遠,而他的音樂也隨處可見來自東方的句法意象。因此,由越南鋼琴家鄧泰山所演奏的德布西特別具有東方風情,事實上,鄧泰山以一介亞洲鋼琴家的身分奪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時,許多專業評論就認為鄧泰山的技巧傳承雖發源於俄國鋼琴學派,但他巧妙的結合法國鋼琴學派以及自己自小所熟知的東方音樂文化,反而將蕭邦音樂中鮮少為西方人所注意的細膩情感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蕭邦如此,德布西亦是如此。鄧泰山出身書香世家,在戰前即深受法國殖民文化影響,因此對於所謂的法式風情有深刻的體驗,因此他的德布西的確充滿了濃厚的東西方韻味,將德布西的音樂帶入了另一個新境界。

  經驗告訴我,限量是殘酷的,這次日本的重壓發行,早在日本國內及國際唱片市場興起一股搶購鄧泰山的風潮,如果這次又沒買到,下次再版不知何時了。所以鄧迷們,趕緊行動吧!相信他的德布西會帶給你不同於蕭邦的聆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