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螃蟹卡農】




寫賦格這件事,如果巴哈要稱第二的話,那這世界應該沒人敢稱第一了。

其實不只巴哈的賦格厲害,連寫卡農的手法更是千古一絕。

來看看他生平最偉大的傑作《音樂的奉獻》吧!

這首樂曲是巴哈過世前三年的1747年,從萊比錫到當時普魯士王國的波茨坦宮廷面見腓特烈大帝時,根據腓特烈臨時所奏出的主題而即興創作的樂曲。

其實腓特烈給的主題既難聽又刁鑽,顯然有意要當庭測試這位史稱歐洲最偉大管風琴師的巴哈,其即興功力究竟有多高。

當時腓特烈不懷好意的要求巴哈就這主題即興彈奏出一首三聲部的賦格與變奏,巴哈信手拈來便完成了考驗。然而接下來腓特烈竟然要求巴哈加碼演出,根據同一個主題再即興演奏出一首六聲部的賦格曲,大家猜猜巴哈做到了嗎?

很可惜,巴哈再神再天才,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即興彈奏出六聲部的賦格曲,尤其這主題又是如此的艱澀繁複。但事實上能夠在陛下面前現場完成三聲部的即興,早就讓當天在場的所有高官與音樂家們目瞪口呆了。

然而自尊心極強的巴哈卻對無法完成國王的要求耿耿於懷,直到回到了萊比錫仍念念不忘此次的滑鐵盧。因此巴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埋首研究賦格的一切可能性,並且用看似最簡單、實則最艱深的卡農對位技法完成了一整套以國王的主題所創作的組曲。這部組曲中包含了十二首不同類型的卡農以及一首三重奏。

影片中所展示的是《音樂的奉獻》中的「蟹行卡農」(亦稱逆行卡農)。用具體的影像來建構巴哈腦海中的音樂邏輯,方可讓凡夫俗子的我們明瞭,原來音樂不只是情感的寄託、更可以是理性、數學與邏輯的綜合體。

在他創作的時候,就算音符還未寫在譜上,但他腦海裡卻已有了宏觀的數學邏輯與音樂架構,而這樣的秩序與和諧正是巴哈認為音樂之所以能最接近上帝的理由。

幸好有腓特烈難聽得要死的主題,才讓我們能不被巴哈擅寫優美旋律的表象所隱蔽。在這一點美感也不存在的主題中,讓我們真正看見了巴哈近乎牛頓、高斯的天才與偉大。當然也幸好有巴哈死不服輸的倔強個性,也才讓我們明白原來深藏在美麗背後的道理,除了那靈光乍現般的天籟,更有無窮無盡的法則與秩序,支撐著這個世界運行不綴。

你說,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