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當我第二次走入《天堂》…】


昨晚,我又看了這一年多來的第二次《天堂邊緣》,我是個死忠的《天堂》迷嗎?當然我並不算。所謂的死忠指的應該是對某齣戲情有獨鍾,而且已經獨鐘到可能已經看過數十次不止,猶如當年英國瑪格麗特公主連看《奧克拉荷馬》廿七遍,那樣才叫死忠。不過事實上據我所知對《天堂》一劇著迷的觀眾並不在少數,而從這齣戲已經上演十年的景況來看,還是有許多劇迷是從學生時代第一次進入劇場看《天堂》,到現在已經當了媽媽,仍想帶著孩子一起進劇場看《天堂》的朋友。




《天堂邊緣》為何有這樣的魅力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劇迷,在每次擁有新版製作、重新推出時都能年復一年的走進劇場支持?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齣劇的本質精良,從劇本到詞曲、從選角到詮釋,這十年來不僅都維持著極高的水準與質感,甚至還能讓所有忠實的劇迷察覺到幕後製作的進步與用心。

在今年的新版製作中,關於冉天豪與王友輝光用一首《野玫瑰》旋律動機便將整場數十首歌曲串成一氣的精湛創作功力我在2013年版的心得分享中便已有詳盡的分析,這次不再贅述(詳見文後連結)。這次,我想把觀劇的焦點放在新版的導演手法以及演員在詮釋上的差別。

自2013年版《天堂邊緣》上演後,在間隔不到十四個月,便再度推出另一版重新調整過的製作,我想若不是劇組人員對於2014年的新版製作抱有極大的信心能再度掀起票房旋風;就是這版製作實在是太精采、不趕緊上演實在對不起自己。而事實證明,《天作之合》劇場的確判斷精準,因為這版的製作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全然不同的一齣好戲,更重要的是,就連場上演員的詮釋似乎都更加流暢、到位。

首先,導演在整部劇情主軸上剔除了許多旁枝末節、容易引人出戲的橋段,特別是一些在情緒醞釀上容易被破壞的對話與笑料,在這次的新版製作中幾乎都不再出現。同時新版製作也將某些關於臉書世代與守護天使間的互動,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呈現而不再突兀。整條劇情主線穩健、集中的帶著主角與觀眾從頭到尾一起在情緒上恣意伸展,不僅讓觀眾更能融入劇中幾位主角的心境、同時也讓演員在處理情緒與演技這兩部分的比重能更精準的拿捏。

或許有人會認為,不過是刪了幾句台詞或橋段,影響有這麼巨大嗎?事實上的確是有的,想當年史蒂芬桑坦在1962年推出生平第一齣自行擔任詞曲創作的音樂喜劇《春光滿古城》時,就曾因開場曲的安排不當,而在當時的城外試演時失利。若不是天王導演傑洛姆羅賓斯一眼看出病灶之所在,要求桑坦重新譜寫一首兼具笑點與寓意的開場曲,這部音樂劇極有可能在百老匯一蹶不振;而正也因為桑坦重新創作的這首開場曲《Comedy Tonight》,使得《春光滿古城》一劇不僅獲選為百老匯史上最佳音樂劇開場之一,更讓桑坦在當年度的東尼獎名利雙收,就此成為百老匯一線創作者。

一齣劇要長久維持其精良品質,靠的絕非一成不變的製作。相反的,劇組人員上從製作人、導演,下至站在最前線的演員、舞者,每個參與者都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需拴緊螺絲,隨時注意這齣戲是否有哪些地方因為長時間的習慣使然而「走鐘」了?每過一段時間,換個導演、或者換種製作手法讓舊戲也能新生,才是讓一齣戲能保持歷久不衰的關鍵。

說到這次《天堂邊緣》的演員,雖然全都是2013年版的老面孔,然而每位演員的表現卻都讓我再次驚豔。從程伯仁到江翊睿的演技與歌聲中,皆能十分明顯的感受到細膩與放鬆,游刃有餘的唱功讓觀眾更能盡情享受他們的歌聲中那真誠、不矯作的情緒。此外,張世佩在歌唱功力上的轉變可說是幾位演員中讓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在這次的新版演出中,世佩似乎不那麼刻意地追求歌聲的「完美與精準」,相反的,她將心思放在刻劃角色的內心與情緒中,讓情感自然地駕馭歌聲;這樣的詮釋恰到好處的呈現了一位傑出音樂劇演員應有的態度,「先把情感融入戲感,最後讓戲感來唱歌,而不是讓美聲來唱歌」。我喜愛這樣的張世佩,她更上層樓的表現讓我萬分感動,難以想像一位演員能在短短十四個月內,在排練同一齣戲的情況下,讓自己有如此層次的脫胎換骨,真的十分不簡單。此外,趙詠華的演出雖然我在2013年的製作中無緣親見,但仍不得不提她練家子般的唱功的確了得,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舞台上所要求的種種精準與到位,對趙詠華來說可謂舉重若輕,也更讓我期待未來她能有更多精采的舞台演出。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整場戲中,角色定位改變最大的黃浩詠了。這次的新版製作,黃浩詠的身邊少了四位合音,不過這非但沒影響他的表現,反而讓他的主體性與存在感更為明確,獨挑大梁的他比起去年的演出更添自信與魅力。就連在戲中戲《玻璃動物園》中由他所飾演的主角湯姆,都可明顯感受到真切、不流俗的演技。而唱功與演技仍不斷在進步的黃浩詠可說是台灣劇場界備受期待的新星,有想法、虛心學習、願意用心去詮釋角色更是黃浩詠在這幾年間大幅進步的關鍵,期許未來的他能在劇場界擁有一片天空,讓更多人能認識他、喜愛他。

不知各位可有想過,為什麼編劇王友輝老師要在《天堂邊緣》中加入一段戲中戲《玻璃動物園》呢?事實上當年田納西威廉斯的《玻璃動物園》描寫的正是人與人的疏離所造成的遺憾,主角湯姆利用回憶與幻想去彌補這個已經無法彌補的遺憾,然而同樣在《天堂邊緣》中的三位天使與震宇是否會步上湯姆的後塵,抑或能用自己的方式走出這些遺憾呢?其實這正是編劇王友輝老師在這裡留給所有觀眾的一個伏筆,而劇情此時也恰到好處的在這個伏筆後作出了強烈的開展,讓救贖一一開始、也讓觀眾的情緒從劇場疏離跳脫,緩緩進入戲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最後,還有個小小的觀戲心得想與大家一起分享:那就是請所有台下的觀眾們千萬別吝惜自己的掌聲,也別擔心自己的鼓掌時機是否正確。其實音樂劇與歌劇和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古典音樂會不同,音樂劇與歌劇的表演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與觀眾的互動上,當台上演員開始演唱歌曲時,其實多半是劇情推展暫緩時,因為此時必須要用歌曲讓演員抒發情感,藉音樂與歌聲和台下觀眾產生共鳴。通常這時候的劇情不再向前演進,也因此當一曲唱罷若觀眾覺得實在精采時,其實是可以大聲喝采鼓掌的,完全不必害怕會干擾到演員的情緒與連戲的效果。事實上,有時候適度的給予舞台上演員喝采與掌聲,更有讓演員能在這短短幾十秒內調勻呼吸、整理情緒的效果。因此下次觀戲時,請大家儘管喝采吧,千萬別因為害羞而憋著。

我想無論各位是否看過《天堂邊緣》,有機會都應該進場看看這齣有質感的好戲。光是比較2013年版在水源劇場的三面式舞台與這次在新北藝文中心的鏡框舞台,演員的走位與舞台設計就有很大不同了,更遑論導戲風格的改變。而若你從未看過這齣好戲,那更該給自己一個走進劇場的機會,一同體驗、感受那種用生命演戲、用歌聲完美人生的演員們如何來詮釋這齣好戲。相信在幕起幕落之後,你定會發覺自己的心靈似乎也跟著三位天使得到了救贖、同時也與男主角震宇一樣找到了方向。

2013年版《天堂邊緣》心得分享:
http://davilu1210.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3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