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從破布變絲絹 - 狄亞貝里的故事】


  十九世紀初葉的歐洲樂壇,除了有海頓、貝多芬、舒伯特、韋伯等著名音樂家外,還有位人物你絕不可不知道,那就是安東.狄亞貝里(A. Diabelli)。



呂岱衛|文

  狄亞貝里是維也納當時最重要的樂譜出版商,小時候曾跟海頓的弟弟(M.Haydn,韋伯也是這位海頓的學生)學過一陣子作曲的他天份欠佳,因此後來便受了神學訓練並且到巴伐利亞的修道院擔任僧侶。雖然獻身給天主,然而狄亞貝里卻無法忘情音樂。因此在1803年,22歲的狄亞貝里因政治情勢不穩的因素自巴伐利亞的修道院還俗來到維也納發展。

  早期,他在維也納以教授鋼琴與吉他維生,偶爾兼差接一些樂譜出版商的校對工作。雖然也曾發表過幾部音樂作品,但皆未受當時民眾青睞。對未來感到茫然的狄亞貝里在此時嗅到了新行業發展的商機,1817年他與夥伴卡比(P.Cappi)合資開設了「卡比與狄亞貝里樂譜出版社」。

  起先狄亞貝里專門為維也納中產階級的音樂愛好者出版一些流行音樂的改編譜,以便這些業餘愛好者能在家裡演奏這些樂曲自娛娛人。雖然音樂天份不佳,但狄亞貝里卻有精準優秀的音樂品味。他出版樂曲的眼光獨到,時下音樂家所發表的喜歌劇詠嘆調或舞曲音樂,經他鑑定有改編出版的價值後,往往都能成為維也納音樂市場暢銷的樂譜。因此在短短幾年內,狄亞貝里成為了維也納最有影響力的樂譜出商。

  到了1824年,他更出資買下了卡比的股份單獨成立了「狄亞貝里樂譜出版公司」。當時只要是想在維也納尋求一片天的音樂家,無人不買他的帳,畢竟大家都想靠他推廣自己的作品並賺取額外的版稅收入啊,因此當時狄亞貝里在業界真可說是「喊水會結凍!」。之後,狄亞貝里逐漸將出版重心轉移到支持具有藝術價值的音樂作品上,例如舒伯特的許多藝術歌曲與音樂作品便是由他所出版。到後來狄亞貝里甚至成了舒伯特作品最忠實的擁護者,若沒有狄亞貝里的保存與出版,舒伯特不知將有多少作品就此亡佚。

  而狄亞貝里除了在樂譜的出版上有卓著貢獻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1819年他發起的一項協力創作運動了。當年,狄亞貝里為了尋找出版社的出版題材,便以「為資助拿破崙戰爭中家破人亡的孤寡家庭」為名義,號召了當時奧國境內所有的音樂家,用自己所創作的一段圓舞曲風主題,邀請每一位音樂家就此主題創作一段變奏。之後他再將這些變奏曲集結成冊稱為「祖國藝術家聯盟曲集」用以出版,並將所有出版收入全都捐作慈善基金。狄亞貝里廣發天下英雄帖的結果,共有五十位音樂家共襄盛舉響應活動,其中包括了徹爾尼、胡麥爾、舒伯特、莫歇勒斯、卡爾特布雷納等知名音樂家。甚至連當時還受教於徹爾尼,年僅十歲左右的李斯特都參與了創作。

  然而在這五十位音樂家中,卻有一個人完全不理會狄亞貝里的邀約,那正是樂聖貝多芬。據傳當時貝多芬收到了狄亞貝里親自寄給他的圓舞曲主題時,曾嘲笑那主題既幼稚又無趣,簡直就跟「擦鞋匠的破布」一樣。再加上貝多芬根本沒興趣跟別人一起合集出版作品,因此當貝多芬收到邀稿信件時,完全置之不理擱置一旁。但狄亞貝里深知這項活動若沒有貝多芬參與其中,肯定將失色不少。因此再三向貝多芬請託,甚至還透過了貝多芬最親密的摯友辛德勒加以遊說,最後讓貝多芬首肯的關鍵終於出現了,就是酬勞啊!狄亞貝里深知光憑愛國情操是不足以打動貝多芬的,因此答應額外再支付貝多芬八十杜卡特(ducat,幣值單位)的酬勞並且出版後將樂曲版權歸給貝多芬等條件,終於讓樂聖願意動筆創作。然而貝多芬就算接受了這優渥的條件,仍諷刺的說:「喏!他的擦鞋破布這下子可有變奏了!」看來樂聖毒舌功力完全不輸作曲天份啊!

  據傳當時貝多芬曾問狄亞貝里,其他人的創作進度如何了?狄亞貝里回答貝多芬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收到了卅二個變奏了!貝多芬想也不想便輕蔑地回答:「卅二個?我一個人就能夠寫超過這數量了!」。但另一種說法則是貝多芬為超越巴哈當年創作郭德堡變奏曲的成就(郭德堡變奏曲連同頭尾兩次主題呈現加上卅段變奏,共有卅二個段落),因此特別寫了卅三段變奏。甚至也有音樂學者認為貝多芬之所以願意為這簡單的主題寫上卅三段變奏,除了是要超越自己在1806年所創作的c小調卅二段變奏曲外,更想超越自己所創作的卅二首鋼琴奏鳴曲,以卅三段變奏曲再創貝多芬在鋼琴音樂上的另一高峰。

  但無論如何,貝多芬在這首變奏曲中徹底展現了令人折服的作曲功力,將一段看似拙劣的主題用盡各種方法加以巧妙變化。卅三段變奏就像莫內所繪製的卅三幅睡蓮畫作般,主題雖然都相同,但隨著光影、時序的不同而各自產生不同的氣氛與變化,實在令人驚嘆。貝多芬名家布倫德爾更曾說過,貝多芬並不像其他作曲家將狄亞貝里的主題用一般的方式妝點或強調;相反地,他解構了狄亞貝里的主題,並加以戲仿、嘲諷、變容、悼念,甚至踩在腳底,最後再讓它升華。如此精采的手法
,若非樂聖,大概史上也無任何人能做到了。

  事實上,這卅三段變奏曲花了貝多芬整整四年的時間創作。從1819年起,貝多芬便開始寫作變奏曲,同時間貝多芬還陸續完成了重要的「莊嚴彌撒」與後期幾首經典鋼琴奏鳴曲。而這卅三段變奏彷彿是貝多芬的靈感塗鴉般,只要一有空,貝多芬就拿起這部作品塗塗改改,這裡寫上一段,那裡再增補幾個音。就這樣,原本嗤之以鼻的曲調成了伴隨貝多芬最長久的親密旋律,更在貝多芬心裡逐漸成長茁壯,最終成為了後世學者研究貝多芬晚期音樂風格最重要的文獻,同時也成為了音樂史上變奏曲最偉大的巨作。若非狄亞貝里擔心出版日期一再延後影響商譽而催促貝多芬儘快交稿,相信貝多芬是會永無止境一直寫下去的。

  1823年,拿到這卅三段變奏曲的狄亞貝里一整個喜出望外,沒想到他只花了八十個杜卡特就讓最難搞定的貝多芬為他寫了整整卅三段變奏,這簡直比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令人驚喜。因此在隔年狄亞貝里終於集結了其他五十位音樂家的變奏,與貝多芬的這卅三段變奏共同出版了這部曠世作品「 祖國藝術家聯盟曲集」。狄亞貝里深知貝多芬孤芳自賞的性格,因此特地將這套曲集分成兩冊出版。第一冊專為貝多芬單獨一人出版卅三段變奏,而第二冊才是集結了其他五十位作曲家的作品。

  不僅如此,狄亞貝里特別還寫了一篇讚頌貝多芬這首作品有多麼崇高偉大的出版序,序中提到:「我們在此呈現的並不是一般的變奏曲;而是一部偉大的傑作。這其中包含了最具原創性的結構和樂思以及最大膽的音樂方式與和聲。並且將每一種鋼琴所能發出的音響效果都用上了。其高貴的形式、精細的性格,最富有藝術性的變化和美感,都足以與巴哈的傑作(這裡指的當然是郭德堡變奏曲)分庭抗禮!」。

  狄亞貝里對貝多芬如此盛讚,真是讓他開心的都飄上天了。而貝多芬回報狄亞貝里的方式就是在日後這首作品單獨出版時,親自為其冠上了「狄亞貝里變奏曲」的標題,讓狄亞貝里這個名字就此成為鋼琴音樂永遠不可磨滅的經典。事實證明,當初的狄亞貝里忍氣吞聲接受了貝多芬如此無禮的羞辱,最後終於為他換來名留青史的偉大成就。狄亞貝里,不僅是個成功的生意人,更是位洞悉人性的智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