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Viva Verdi!】














  這兩天陸續介紹了威爾第年輕時遭逢的巨變以及老丈人對他的提攜。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威爾第的幾則故事吧。



呂岱衛|文


  威爾第在音樂上的成就與義大利的命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讓他東山再起的歌劇「納布果」開始,接二連三的幾部歌劇若有似無的與義大利當時的政治情勢不謀而合,因此愛國音樂家的封號伴隨著他的成功不脛而走。而義大利民眾擁護威爾第的頂峰應該算是1859年威爾第發表「假面舞會」這部歌劇之時了,當年義大利的政治情勢詭譎多變,威爾第來到羅馬準備進行「假面舞會」的首演彩排工作,城外謠傳著義大利將在法國的協助下與外來政權奧地利宣戰。當時的羅馬城人心沸騰,音樂廳裡如火如荼籌備著歌劇彩排的工作、音樂廳外則是鑼鼓喧天,群眾期盼著正義真理的來臨。



  導火線終於在假面舞會首演的2月17號晚上引爆,不知是何人起的頭,竟在歌劇上演到中場時高聲歡呼「Viva Verdi!」,瞬間口號聲淹沒整座歌劇院並傳到外頭,就連戶外的群眾也跟著吶喊並在大街小巷發送印有口號的傳單與海報。



  「Viva Verdi」口號就字面上的意義指的是威爾第萬歲,然而全義大利人都知道若是將VERDI這五個字母拆開,剛好就成了「Vittorio Emanuele Re D’Italia」這句話五個字首的縮寫,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剛剛好正是「維托里奧.伊曼紐,義大利之王!」這句話,或許你又會問伊曼紐是何許人也?伊曼紐就是義大利在1861年統一後的首任國王,也是義大利建國三傑中最重要的領導人物。就這樣,威爾第的名字成了全義大利人爭相歌頌的口號,更讓他成了歌劇大師外,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藝術英雄。



  而在1860年義大利國會成立之時,威爾第也應首相加富爾之邀參與了義大利首屆的國會大選,在如此崇高的聲望下,威爾第不費吹灰之力當選了首屆議員。然而政治原非威爾第所喜好,因此在參透政治現實背後的黑暗面與利益糾葛後,威爾第僅僅上任一年便不再出席任何國會議事了,看來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真是所在多有。



  還記得在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老丈人巴列齊嗎?威爾第雖然在廿七歲那年痛失至親,但事實上過沒幾年,威爾第便結識了另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朱瑟琵娜,兩人並在相識後不久便同居了。非婚關係下男女同居在當時的義大利可是傷風敗俗之事,然而這兩人居然維持這樣的關係長達十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威爾第與朱瑟琵娜受盡眾人指點,就是不肯步入禮堂,有人說這是因為威爾第早年遭逢喪妻之痛因此懼怕婚姻所致;也有人說這是因為朱瑟琵娜前一段婚姻受盡家暴不幸因此懼怕婚姻所致,但無論如何,威爾第最後終於在1859年與朱瑟琵娜結婚了。而讓威爾第終於點頭願意步入禮堂的原因竟還是他的老丈人巴列齊一封措詞強硬的信,巴列齊在信中強烈要求威爾第不該如此耽誤女人家的青春,應儘速給朱瑟琵娜應有的名分,若威爾第不從,巴列齊將斷絕所有與威爾第的往來與關係。瞧!天底下怎會有這種岳父,竟主動要求女婿續弦?巴列齊又一次扮演了影響威爾第一生的關鍵性角色。



  眾所週知,威爾第以廿六部歌劇傳世,然而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其實並非歌劇,而是他在晚年所興建的「音樂家安養之家」,坐落於米蘭近郊的「音樂家安養之家」是威爾第留給後世最珍貴、最貼心的遺產。威爾第有感於音樂家一生為藝術奉獻,到晚年往往孤苦無依、清貧孓然,因此特地成立安養之家機構用以照顧這些晚景蒼涼的音樂家。威爾第在遺囑中交代將他身後絕大部分的遺產以及所有歌劇作品的版稅收入全都投注於安養之家的興建與日後的運作中,也為此成立了基金會讓安養之家到今日仍運行不綴、造福後人。威爾第這種悲天憫人的胸襟實在令人感佩!



  1897年,威爾第的第二任妻子朱瑟琵娜病逝,傷心欲絕的威爾第健康狀況亦走下坡。此時的威爾第厭世悲觀,生命了無生趣,終於在1901年一病不起。在1月21日那天,威爾第正在穿衣之時,心臟病發不醒人事。而在昏迷的那幾天裡,位於米蘭威爾第下榻的旅館四周馬路上全都鋪上了稻草,為的是將馬車經過時發出的車輪噪音降到最低,讓威爾第能安靜休養。眾人皆愁容滿面,企盼奇蹟降臨;然而上帝終究還是在六天後帶走了威爾第。



  當時義大利政府原本預計為威爾第舉行隆重的葬禮,但沒想到威爾第遺囑揭曉後,竟要求僅舉辦最簡單的葬禮即可,並且要在黎明或黃昏舉行。此外,最特別的是威爾第竟然不希望在葬禮中演奏任何音樂,也不要唱任何歌曲,他想要一個安靜的葬禮。如此特異的要求義大利政府與人民照單全收,就在葬禮當天清晨,米蘭城十萬居民走在靈車後手稟燭光靜悄悄跟隨著,全場僅聽到低聲啜泣,場面著實哀淒。這樣的葬禮符合了威爾第的期待,但卻未能使義大利人民哀痛悲悽的心情有所宣洩。於是就在「音樂家安養之家」落成的那天,義大利政府又為威爾第舉行了第二次的葬禮,由於威爾第在遺囑中要求將他與妻子朱瑟琵娜合葬在安養之家的墓園中,而威爾第過世時,安養之家尚未落成。因此這第二次的遷葬可說是有憑有據。這一次,米蘭城聚集了廿萬從義大利各地前來弔唁的民眾,大家矗立在遷葬車隊經過的馬路兩旁,再一次合唱著「飛吧,當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托斯卡尼尼更是在墓園門口指揮著八百人的合唱團演唱這首世紀名曲。義大利舉國上至國王皇室、下至販夫走卒同聲哀悼,為這位義大利開國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致上無限的哀思。



  而米蘭音樂院,這個威爾第一生無緣的學府,也在威爾第身後正式改名為「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除了紀念大師帶給義大利歌劇的無上榮光外,似乎也向當年將威爾第拒於門外的愚行懺悔。



影片連結是當年威爾第第二次遷葬時的實況,大師隕落,舉國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