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部跟蕭邦手稿對照的英雄波蘭舞曲吧!
真的很難想像當年的作曲家得要拿著鵝毛筆,一個音一個音的紀錄下來他們的靈感。而且記譜的速度還必須跟得上靈感才行,稍微慢一點,靈感就消逝了,但卻又怕記得太雜亂,靈感過後自己都忘了自己在寫啥...
姑且不論蕭邦吧,想想當年的李斯特,在70幾歲的生命裡,每天除了要練琴、作曲、還得沒事在雜誌上跟人打打筆戰,寫寫樂評。然後一年到頭還要坐馬車到歐洲各地去巡迴,經營他的粉絲。中年後,還當起了神父,每天研究宗教哲學與文學,並把心得用音樂記錄下來。再來就是製造風流不斷的緋聞、或者又是勾引哪國公主貴族的八卦。更別談他數量龐大的書信往來了!真的很難想像在那個沒有電腦、沒有網路的年代,他如果不是一天有48小時,那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唉~古人真是比我們強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