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馬采巴】


  在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中,第四首曲子馬采巴 (Mazeppa) 絕對是亮點之一。這首曲子具有獨特的標題性與豐富的敘事性,再加上李斯特所設計的各式艱難技巧與豐富旋律性,因此常在音樂會中被獨立抽出來當作是壓軸的表演曲目。



呂岱衛|文


  馬采巴其實是十七世紀東歐的英雄人物,因年少時與貴族之婦發生不倫戀,而被處以綁在馬背上任其馳騁直到筋疲力竭而死的酷刑。只見馬采巴被迫裸身綑縛於馬背上,任隨馬匹疾馳狂奔。經過野獸出沒的叢林、險惡湍急的溪流、曝曬於荒野之上忍受烈日灼身的痛苦,連續數個晝夜而未休止。馬采巴疲憊倦乏、困頓不堪,被野獸禿鷹咬噬身軀卻無力還擊。最後馬兒力竭而亡,馬采巴也幾乎氣絕、倒地不起。沒想到就在馬采巴絕望赴死的當下,竟被哥薩克人所救,歷經磨難重生後的馬采巴在軍事上屢建其功,率領哥薩克人抵禦外侮,成為哥薩克的民族英雄。

  馬采巴的事蹟,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狂潮中,與浮士德、唐璜一樣,都是文學、詩歌、繪畫、音樂中常見的主題。但每位藝術家對這段傳奇取材的角度與重點不盡相同,雨果在1829 年《東方女人》詩集中的詩作《馬采巴》主要是描寫馬采巴受困於馬背,任由馬兒在荒原中狂奔,歷經煎熬的過程。而李斯特當年也就是根據雨果的這首詩作為創作素材而寫下了這首練習曲。事實上,這段詩作也是當時藝術家們特愛取材的一首詩,因為馬采巴所遭受的遭遇就如同藝術家們的才華往往需要通過上蒼的試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置之死地而後方能獲得新生。透過「英雄的苦難」謳歌「浴火重生」的超越性。

  李斯特在一開始的序奏中就採用了氣勢驚人的裝飾奏(cadenza ad libitum)用以代表馬采巴準備接受酷刑苦難即將開始,而這段平行八度旋風似裝飾奏也與他的同名交響詩中一開始的序奏相仿,快速音群上下盤旋成功地製造出行進的緊張感。到了主題開始之後,便開始了馬采巴艱苦的旅程。整段音樂幾乎都在描述馬兒狂奔而馬采巴歷經煎熬的壯烈歷程,一直到尾奏李斯特才以類似宣敘調的手法引領出類似聖詠般的輓歌。而正當馬采巴奄奄一息時,卻突然以極大的張力與戲劇性將曲子如風馳電掣般衝向終點。最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在樂譜後加了一行雨果的詩做為總結:「頹然倒地!....獲救!稱王!」(Il tombe enfin!...et se releve Roi!)。而這正是《超技練習曲》中,文學與音樂最寫實也是最緊密的連結,而如此極富戲劇張力的結尾也成為李斯特鋼琴作品中常見的手法!

  如果要聽超技練習曲,我必然推薦由Berezovsky所演奏的版本,且看他的這首曲子的表現簡直是神乎奇技,就好像一頭黑熊把玩著柔弱的鋼琴,完全征服了這首技巧艱難的超技名曲。今天,就請大家一起欣賞Berezovsky精采的演出吧!!